桃園市復興區
三光部落

景點內容
三光部落、武道能敢、馬美林道、宇老之旅
「武道能敢」係泰雅語的譯音,即三光部落的舊社名。1914年5月13日,在日軍警以武力迫使泰雅人「歸順」後,即選定此地設置桃園廳高雁支廳。為與新竹廳尖石方面一氣通連,便著手開鑿警備道路連通李崠山、烏來山砲台與宇老鞍部,是為武道能敢道路。
武道能敢道路依馬望僧呂山-李崠山稜線南面山腰開鑿,略沿等高線上升,與李崠山砲台至烏來山砲台的警備道路呈十字相交,道路中點並設立泰平警官駐在所。此路與李崠、烏來砲台警備路連結,可瞰制玉峰溪南北兩岸諸泰雅部落,其軍事、統治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。戰後國民政府於1970年代末期編列預算,將此路拓寬為可通車的產業道路。
此路起點三光部落昔為高雁支廳所在,三光國小前身為高雁祠(「蕃地」的日本神社)所在。
又沿途多變葉木,秋冬之季山野一片火紅,是著名的賞楓景點,並可順道欣賞玉峰溪大曲流與對岸爺亨梯田景觀。
▼三光村:
民國卅四年十月,在高義村以南建村,名「三光」;原為桃園縣最大也是最南的一村,自民國六十二年分出華陵村,此二項特點皆轉移給華陵。本村面積只剩下廿平方公里,轄高岡、武道能敢、砂崙于、爺亨、鐵立庫五個部落。三光村位於本鄉西南隅,屬玉峰溪流域。昔日轄境擁有玉峰溪、巴陵溪和大漢溪三流域,陽光可自三方射入山谷中,故名三光。
▼高岡:位於玉峰溪北岸,河階分二級,海拔分別為六六0及七四0公尺,距谷底分別為一00和一八0公尺。高岡又作高河岡、高干、格娥崗或加九岸,為脈出所之所在。光復後曾以雁鳴作為村名,民國卅七年後村名及警所均更名為三光。
▼武道能敢:舊址位於三光警所西北方一公里許,馬望曾呂山南坡,海拔九00公尺,為村內最高住宅區。居民原住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,清康熙卅一年(一六九二年)遷入本鄉。社名又作布托諾堪、布朵諾干、巴托諾干、武多諾堪。泰雅語武道為人名,能敢為居住地;清末以受日人壓迫,多次聯絡族人反抗,本社為作戰指揮中心:至民國二年(大正二年)日軍於本社東之巴陵山、西之李棟山設立砲台鎮壓,事件乃平。
▼砂崙子:位於三光派出所之西一公里,面對復華溪和玉峰溪會口,為通新竹縣尖石鄉門戶。海拔七00至七四0公尺,聚落建於斜坡上。砂崙子亦作沙魯于,原意是猴子。
▼鐵立庫:位於砂崙子之南一公里,抬耀溪東岸,與尖石鄉之抬耀隔溪斜對,海拔八00至八二0公尺。地名亦作帖里克、僕列枯,原意為瀑布。其社分二小社,即鐵立庫及抬耀,二地均在抬耀山東北山腹。日據時,二社併歸鐵立庫「駐在所」附近。民國九年至十年(大正九年至十年)末,卡拉侯社人十四戶五十二人遷來同住;光復後,改稱復華。
▼爺亨:也譯為宜亨,位於抬耀溪口南岸,三光東南方,過瀰榮吊橋右行可達。此吊橋於民國七十二年改為水泥橋,對外交通更便利。村落在半圓形河階上,海拔六四0至七四0公尺,係緩斜坡地,但亦有一部份平坦之處,宜水田耕殖;利用山泉灌溉,闢成鄉內最整齊之梯田景觀,爺亨曾有「後山穀倉」之稱。爺亨又作耶很、埃洪、軋衣海王,原意為中午才見陽光,蓋地處峽谷,森林高茂,雨霧又多,此名可謂既寫實又貼切;另一說是溪邊台地之意。
▼李棟山古堡:位於復興鄉與新竹縣尖石鄉交界處,標高1913公尺的李崠山峰頂,為泰雅原住民抗日遺留下的戰場古蹟。1913(大正2)年落成,古堡面積約有400平方公尺。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tyhg.gov.tw/travel/Tao/%E4%BC%91%E9%96%92/15.htm#☉武道能敢道路
狩獵
由於原住民在山吃山,對天地與祖先的敬畏精神,對大自然的感恩,對生物的生態平衡,對族靈的敬拜至上,置放陷阱與工具捕獲動物,皆要遵循祖靈族規與自然共存相處和善。
.jpg)
捕魚
以祖先智慧的天地融合,以天然資源為製成捕魚器具,取於天地賞賜的自然資源製成,對天地萬物敬畏心,以歌舞感恩心回應天地。

編織
在原住民的各族群展現,最顯明呈現是服飾妝扮物,女孩成長的拌隨是技藝是編織,其細膩精緻呈現族群精神,皆呈現族群祖靈意涵在內,尤是圖騰表徵更是明朗化,從頭飾至鞋子的全身呈現男陽剛女柔美特徵。
.jpg)
雕刻
祖先留傳技能在圖驣雕刻,飾物編製,讓原住民的歷史再次呈現,解開祖先淵源歷史文化背景意義呈現,原民文化藝品生活化可帶走串聯。

族語
各原住民往來言語交流,可讓祖先文化流傳後代,更可讓所有人更親密交流與認識原住民淵源歷史。現科技文明洗禮下,更是趨於科技產物,圖文唯需互交流互動流傳,否則日漸遺忘族群圖滕文字文化淵源。

景遊
在漫延的高山深川湖泊的環境生態,祖先以知星宿氣象的天文地理智慧留傳,留傳諸多古道往來與族群互動,經由當地人解說,一可再流傳延續文化與示範,二再現淵源歷史背景活化。
農業
在高山現有農作物,以科技生物伴隨對天地萬物景仰,恢復祖先的智慧留傳,產出最真實原本農產特色,能用當地吃當季的最天然鮮果農產品,融合體驗當地景觀旅遊與文化的同時呈現。

歌舞
屬於天空的孩子,在群山環繞的純粹的大自然環境中,蘊育美妙歌聲響徹雲霄的原聲原味,以最純真良善心,對敬天畏地賞賜感恩心,聆聽最天然原始天地萬物融合的歌舞。
.jpg)
餐飲
祖先智慧流傳精神,在當地用當季動植物,融入餐飲中,處處是美食佳餚的食材,在山吃山用當地當季食材,融入餐飲料理中,因為滿山遍佈自然生成,享用最天然真味好料理餐飲。
.jpg)
專案
以春景夏果秋楓冬賞各原住民特色景觀,用於專案活動融合交流,讓民眾與原住民更多認識了解,就需經由在當地舉辦活動交流,讓原住民部落社區更活化緜衍富足,亦可讓民眾更深入了解與體驗寓教於樂,讓彼此心衷無距離交流。
